或隐藏于新闻资讯,或伪装成网友评论,广告标识近于无形,关闭按钮小如像素……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,在一些手机APP中,有的平台和商家正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向用户推送广告。大量的隐藏广告,容易导致用户频繁误点,跳转至购物、小说、游戏等广告页面。
广告是广而告之的简称,应当具有可识别性,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。广告法规定,利用互联网发布、发送广告,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。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》指出,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。以隐蔽方式推送广告,想方设法不暴露其“广告”身份,极有可能误导消费者,是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。而隐藏广告一旦广为传播,不仅会使手机用户付出更多时间精力辨别信息,也有违以自主选择为特征的网络传播规律,引发用户心理不适。
平台经济是注意力经济,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是其发展的重要逻辑。打“擦边球”,用各种套路诱导用户点击广告,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定流量和收益,但随着负面反馈持续增多,广告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,平台也会因此失去用户关注和信任。可以说,广告走形变味、频繁越界,最终受损的只会是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的自身声誉和利益。
图源《人民日报》
近年来,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手机APP广告乱象治理力度。前不久,在工信部指导下,中国信通院、电信终端产业协会联合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制定并发布实施相关标准,规范手机APP“乱跳转”问题。然而,互联网商业模式、行业生态变化日新月异,不同类别APP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方式和主体不尽相同。种种现实因素,给做好治理增添了难度。整治手机APP隐藏广告是一项长期工程,相关部门应从加强行政执法、完善侵权救济机制等方面发力,建立、畅通投诉渠道,提升商家违法违规成本。此外,继续运用好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精准识别和监测手机APP平台的广告投放,强化监管的针对性,努力做到早发现、早监管、早整治、早见效。
也要看到,手机APP多提供多种信息服务,广告是其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。无论是前沿的数字技术、多元的媒介呈现,还是丰富的互动体验,都为优质广告的生产、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。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不妨转换思路,摆脱通过刻意模仿App主要内容及样式植入广告的老套路,多在广告创意上下功夫,以新颖、有趣的广告和适度投放获得用户认可。平台也应积极回应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,提倡消费友好型互联网广告设计理念,确保广告可识别、可一键关闭。企业和平台加强自律,诚信经营,才能赢得用户、赢得口碑,拿到更多市场份额。
当前,中国已进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,使用手机APP正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生活习惯。在治理手机APP广告问题上,期待各方相向而行,形成合力,努力营造高效便捷、安全可信、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,让互联网为美好生活助力添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