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看到一则奇葩的感情纠纷。
母亲,儿子,女友,三人一起上《金牌调解》,解决情感问题。
儿子和女友,近期闹分手。
女友坚决要分手,但是男友不想。
这看似正常的情侣吵架,但母亲的加入,就复杂了。
节目上,男友全程一言不发,由母亲代表发言。
母亲也解释道:我儿子嘴笨,不会说话,有些事情得我来帮他说。
而女友回怼:就是因为男友太妈宝男,才想分手的。
在一番争吵下,我们才知道更多其中的真相。
原本情侣两人自由恋爱,感情也稳定。
后来,男友的母亲开始过来照顾。
但相处过程中,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。
每次小情侣吵架,母亲都会大骂女友。
“你凶什么凶?有这么做媳妇的吗?”
而男友却在一旁,但从来不会吭声。
不止如此。
母子两人的关系甚好,还无话不谈。
情侣间的那些小事,女友有妇科病都会一一和母亲讲。
母亲也因此一直怀疑女友能不能生育。
在他们打算结婚的时候。
母亲就此提出一定要证明有生育能力,才答应两人成婚。
女友觉得太侮辱人了,把女人当生育工具。
男友依旧听从母亲的,并劝道:
我妈在农村长大,观念传统,希望女朋友能体谅一下。
女友实在受不了男友的态度,坚决分手。
网友更是劝女生赶紧分:
赶紧分,这样的妈宝男要不得。
有这样的妈真够倒霉的,关键这样的妈现实里远不止一个。
到底是谁结婚啊?两个人的床上,睡不下第三个人啊。
作家连岳也曾一阵见血的指出:
“与妈宝男的恋爱,最终是与其母亲的恋爱,因为‘你得听我妈的’”。
其实,结婚也好,恋爱也罢,要考虑的因素确实很多。
但不管怎么样,都必须是两个独立的灵魂谈恋爱,容不下第三个人。
之前,《我家那小子》就曝光过一段特殊的亲子关系。
演员朱雨辰在节目上放声大哭,说道:他不明白,为什么没有一个女人,愿意留在自己身边。
而如今,四年过去了,依旧没人敢嫁给他。
是不够优秀?不够帅气?
都不是。
原因在于他母亲那份过分的母爱。
43岁的朱雨辰,妈妈每天贴身陪伴,照顾饮食起居。
每天4点起来,给儿子熬汤,榨果汁。
并且规定什么时候喝汤,什么时候喝果汁。
不仅生活上“被管束”,连感情母亲也会干扰。
朱雨辰和女神汤唯,大学在校外同居,你侬我侬。
但朱妈妈发现后,看汤唯哪哪都不顺眼。
第一,她没考上央戏,说明成绩不行;
第二,居然和自己儿子同居,太不检点了;
重点,汤唯做菜水平差,照顾不好自己儿子。
这让汤唯感到非常委屈和失望,两人的感情也因此破裂。
有一就有二,朱雨辰被母亲破坏掉的感情,可不止有这一段。
2012年,朱雨辰公布了第二段恋情。
对象姜妍,长相身材极好,厨艺堪比大厨。
旁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。
朱妈也表示,姜妍很漂亮,厨艺也好。
但穿着太露了,看起来不像个好女孩。
向来听话的朱雨辰,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。
就这样,朱雨辰和姜妍分了手。
朱妈妈不分你我的付出,把该有的母子间的界限感抛弃。
让朱雨辰只能在这段亲子关系中妥协,最后被挂上妈宝男的头衔。
纪伯伦曾在诗歌《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孩子》中写道:
虽然父母给了孩子以生命,但是他并不属于父母,而是一个独立的人。
深以为然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。
父母强制插手孩子的生活,孩子不仅感受不到幸福,甚至可能会排斥。
其实像朱妈妈这样,拥有可怕的“控制欲”的父母,在生活里并不少见。
1996年,13岁的魏永康以602分考入湘潭大学。
因此成为那个时代“别人家孩子”的标杆,轰动全国的“东方神童”。
无数父母争相打听魏妈妈是如何教出这“神童”的。
从出生两个月,魏永康就被妈妈教读唐诗,识字。
从小到大,各种学习内容,学习计划,妈妈都安排好。
魏永康从来不参与其他事,连吃饭他妈都会送进嘴里。
在妈妈眼里,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。
这也导致魏永康不仅没有自理能力,连社交都不会。
到了17岁,魏永康虽然以光辉的成绩进入中科院。
但没妈妈在身边,他的生活却是一团糟。
每天不知道吃什么,穿什么,整天邋遢出门。
宿舍也不知道怎么打理,卫生也不会,经常凌乱不堪。
做实验时,几乎不会和导师、同学交流,常常完成不了。
最终,魏永康因为达不到学业要求,被学校劝退。
在《稀缺》中有一个词叫“带宽”:
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容量,如果一个人对某事付出过多的注意力,这件事就会占据他绝大多数的心智带宽,使他在其他事情上缺乏前瞻力和执行力。
很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必须做好一些事情,而忽略了孩子需要的社交和生存的能力。
最终,让孩子成为“巨婴”,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,偏离正常的轨迹。
《小欢喜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,我们不能代替他们,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也少不了,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。
无比赞同。
作为父母,千万别做100分,因为我们要给孩子留够成长的空间;
也不低于60分,因为我们还是需要一直爱孩子。
就像某首映礼上,吴彦祖九岁女儿一头红发,戴上耳钉。
被很多网友议论,觉得小孩还小,为孩子好的话,就不该给她染发。
吴彦祖认为:在原则和底线以上,孩子喜欢做什么都可以。
在被追问到孩子以后会不会出来拍广告时,他却说:她的决定就应该她自己做,不应该由我们来为她来做决定。
很多时候,“为你好”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。
真正为孩子好,就把她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,尊重她,把自由还给她。
当然,这不等同于溺爱,适当的自由,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。
《爱和自由》一书中曾说过: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,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,那是孩子的自由。
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捆绑的绳索,让孩子寸步难行。
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给孩子一双飞翔的翅膀,一颗勇敢的心,还有永远敞开的港湾。
告诉他们:人生要靠自己创造,勇敢地向前,父母永远在这里支持你。
这就够了。
推荐阅读:(点击字体即可阅读)
作者简介:本文首发蒋三观(ID:jsgj3g),作者:蒋叔,超爱生活,超爱码字,写 男欢女爱,也写人生百态,一个内心温暖的睿智大叔。
【每天学个小知识】开始征稿啦!一经采用,即有丰厚稿酬后台回复【投稿】查看具体规则期待参与哦~